如有账号 请登录|   注册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书画家协会网站 !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欣赏

四川省-王琦

2015-04-30 15:46:53  |   发布者:   |  来源:
姓  名:    王琦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18
文化程度:    小学 业务专长:   
身份证号:     保密 籍  贯:    四川省
王琦
1918.1.4-
生于四川省宜宾县。
次年,随父母去重庆定居。
1924年在家庭私塾念小学,喜爱美术、音乐、文学。
1928年至1933年在江北县治平中学念书。
1934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37年毕业。
1938年4月至8月,在武汉由郭沫若领导下的政治嘀咕第三厅艺术处美术科从事抗战美术宣传工作。
1938年8月至12月,在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回到重庆。与卢鸿基、丁正献、黄铸夫、洪毅然、冯法
等合办《战斗美术》杂志,与卢鸿基共同担任主编。同时,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开始木刻创作活动。
1939年2月28日,首次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木刻作品《在冰天雪地中的我游击队》。
3月,首次参加\"木协\"在重庆举办的\"抗战木刻作品展览会\"。
1939年9月,一部分木刻作品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国抗战美术作品展览会。创作《农村之秋》、《不忘此仇》(组画四幅)《集贤村》(连环木刻四十幅)等作品。
1940年8月,在重庆南岸精益中学担任图画、劳作教员。在这时期。连续为党创办的《战时青年》杂志每期作封面木刻(《嘉陵纤夫》、《奔马》、《采樵归来》、《原野之春》、《警报解除以后》等)。作品深得周恩来同志的赞赏。此后,即经常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木刻作品。创作《报童》、《街头演出》、《野蛮的屠杀》、《买平价米归来》等木刻作品。
1941年3月,因\"皖南事变\"爆发,在党的帮助下,离开重庆去昆明、滇缅路一带,沿途作了一些写生画。这年3月\"木协\"被国民党反动派非法解散。与卢鸿基、丁正献、刘铁华等共同发起筹组中国木刻研究会。
8月回到重庆,在文德女中担任美术教员。11月参加文化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并撰文《新的收获、新的努力》在《新华日报》发表。创作《开山》、《嘉陵江上》、《冬日的防空洞》、《盐场》、《晒棉纱》、《打石女工》等木刻作品。
1942年1月3日,中国木刻研究会在重庆成立,当选为常务理事,负责出版组工作。并先后担任《新蜀报》的\"半月木刻\"、《新华日报》的\"木刻阵线\"、《国民公报》的\"木刻研究\"三种副刊的主编。
1942年1月,为响应国际反侵略运动周纪念活动。参加起草中国木刻家致苏、英、美木刻家信三封,分别在《新蜀报》发表。
1942年3月,在重庆金陵大学理学院教育电影部从事科学教育美术片绘制工作。
1942年10月,参加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二组工作。同时,筹备并主持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工作。
10月10日开幕,撰文《漫谈全国木刻展》在《新华日报》发表。创作《马车站》、《听讲演》等木刻作品。
1943年1月2日,应《新华日报》元旦征文,撰写《展望一九四三年的木刻运动》在该报发表。
1月13日,又发表了《一年来木刻运动的总检讨》一文。
1943年3月,参加第二次苏联版画展筹备工作,并撰写《记苏联版画展》一文在《新华日报》发表。又撰写《苏联木刻版画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一文在《中苏文化》杂志上发表。
1943年5月,参加举办中国木刻作品送苏联展览预展,并撰写《中苏木刻艺术之交流》一文在《新华日报》发表。同时,\"木研会\"改选,继续当选为常务理事,负责总务组及出版组工作。
6月,在陶行知主持的育才学校绘画组任教。与国际宣传处联系,筹划中国木刻作品送英、美、印三国展出工作。创作《拉纤》、《农家秋晚》、《在*字旗下》《晨出》等木刻作品。并与尚莫宗合作长篇连环木刻《三兄弟》(共100幅)。10月,参加主持第二届双十全国木刻展工作。
1944年3月,以历年收藏的外国美术画片二百余幅。由育才学校主办西洋美术名作图片展、并撰文《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画家》在《新华日报》发表。
8月,\"木研会\"改选,继续当选为常务理事。11月,在重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出口木刻、油画、素描103件。同时,应中苏文化协会之约,与陈烟桥共同起草致苏联木刻家的信,对有关套色木刻问题交换意见。
12月,参加由郭沫若领衔的文化界对时局问题发表宣言的大签名运动。创作《柴市》、《候水》、《难民站上》、《车场成了难民的住宅》、《输送》等木刻。
1945年2月,接待美国《时代》、《生活》杂志驻华记者白修德、贾安娜访问。就有关中国古代木刻与现代木刻的关系以及国统区木刻与解放区木刻的关系问题发表意见。并提供一部分中国木刻作品交该杂志发表。
4月,接待白修德与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专员包茂勋访问\"木研会\",并介绍中国抗战木刻运动发展情况。
6月,与美随军画家琼斯及罗宾顿交往,并向他们传授木刻技术。
7月,与丁正献、王树艺共同举办\"琼斯水彩画展\",在中国劳动协会展出。
10月10日,与陈烟桥、刘岘、梁永泰、丁正献、汪刃锋、陆地、黄荣灿、王树艺举办九人\"木刻联展\"。并展出部分延安木刻作品。11月,与部分木刻、漫画界同志参加周恩来同志在《新华日报》采访部的接见与聚宴。在这时期,担任《西南日报》的\"新艺术双周刊\"《民主报》的\"民主美术周刊\"主编。为茅盾主持的中外文艺联络社撰写专稿《中外木刻艺术之交流》,供对外发表。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后,被推荐为\"政协文化界促进会\"理事兼宣传组副组长,负责木刻、漫画界对外宣言的起草工作。先后在中《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木刻、漫画界对昆明\"一二·一血案\"的声明及木刻、漫画界对政治协商会议提出的意见书。
12月,创作以\"一二·一血案\"为题材的木刻组画《民主血》(共6幅)在重庆民生路《新华日报》门市部橱窗内展出。创作《山城一角》、《村景》、《石工》、《劈石》、《归期?!》、《民主血》等木刻作品。
1946年2月,为木刻、漫画界同志联名就国民党反动派指使特务暴徒捣毁《新华日报》、《民主报》事件起草公开的抗议书。分别在两报发表。并捐一笔稿费慰问《新华日报》的受伤同志。
3月,参加在重庆曾家岩五十号由冯乃超出面邀请的部分木刻、漫画工作者的聚宴和座谈。
4月,为\"四·八\"烈士刻制木刻像在《新华日报》纪念特刊上发表。并为\"四·八\"烈士追悼大会绘制烈士遗像。
5月,\"木研会\"迁上海,改名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参加抗战八年木刻展筹备工作及《抗战八年木刻选集》编辑工作。并担任《木刻艺术》双月刊执行编委。
9月,受\"木协\"委托,起草文告《木刻工作者在今天的任务》在上海《文汇报》、重庆《新华日报》及《木刻艺术》双月刊发表。
10月,在上海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参加周恩来同志与部分木刻、漫画工作者的会见和座谈。
\"木协\"改选,当选为常务理事,负责出版组工作。创作《城下市集》、《码头》、《人市》等木刻作品。
11月,为中外文艺联络社撰写《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发情概况》一文供对外发表。
1947年6月,担任南京《新民晚报》的\"半周艺丛\"副刊主编。
8月,编辑《法国木刻选集》
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自撰序文。这时期,与美国《新共和》杂志美术编辑克鲁巴通讯,赠以《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及《北方木刻》。克鲁巴回赠《印象派画史》。创作《洪流》、《倚望》、《归途》等木刻作品。
1948年3月,参加南京《新民报》主持的美术界座谈会,就《我们的美术往何处去?》问题作了发言,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
4月18日,由南京去香港,参加人间画会。后当选为该会理事。
6月,在香港胜斯酒店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出品木刻、素描一百余件。以留港画人名义起草《反美扶日宣言》及慰问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被美陆军部诬陷的通电,先后在香港《华商报》、《大公报》发表。
9月,参加香港《星岛日报》编辑部工作,负责主编《美术界》双周刊。
11月,与新波、特伟、张光宇共同主编《大公报》的《新美术》周刊。创作《难民一群》、《渔民生涯》等木刻作品。
1949年2月,与新波、余所亚、黄茅共同执笔《我们对于新美术的意见》一文,在香港《文汇报》发表。
6月,应香港\"红、黄、蓝美术社\"之请,在座谈会上讲《新中国美术的展望》。
7月,被邀请为第一届全国文代大会代表,因交通问题未前往参加。在香港参加由邵荃麟主持的留港文代代表座谈会。同时,参加留港画家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并当场起草向中央人民政府致敬电。
11月,创作为迎接广州解放使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宣传画。同时,与人间画会同志共同绘制毛主席巨幅画像。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0年5月,由香港回到上海,担任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主任。
1951年9月,出版《新美术论集》11月至12月,参加皖北农村土改工作,作农村生活速写多幅。创作《铁工场》、《售棉图》等木刻作品。
1952年11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2月起,参加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构图工作。
1953年8月,去官厅水库建设工地体验生活,作速写多幅。
11月,去长辛店机车车辆修理厂体验生活,作速写多幅。创作《售余粮》、《官厅水库的建设》等作品。
1954年4月,去辽宁省阜新露天煤矿体验生活,作速写多幅。创作《采煤》、《喜讯传到煤都》、《牧归》等木刻,并为茅盾著小说《林家铺子》作木刻插图。第一届全国版画展开幕,撰文《提高版画的思想艺术水平》在《光明日报》发表。
1955年5月至7月,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体验生活,作速写画多幅。创作《在建设中的汽车厂》、《晚归》、《首都公园的春天》等木刻作品。
1956年4月至5月,参加十二年科学规划有关美术部门的科研规划工作。6月,担任《版画》杂志常务编委。《世界文学》及《诗刊》美术顾问。6月至7月,再度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体验生活,作速写画多幅。
8月,接待罗马罗亚版画家伯拉·吉·萨波和乔治·伊万琴柯,并互赠作品。
10月,接待墨西哥壁画家大卫·西盖罗斯,并参加北京美术家为西盖罗斯举行的座谈会。就社会主义美术的内容与形式问题交换意见。11月,担任《美术研究》杂志常务编委。
12月,参加印象主义问题的讨论会,作长篇发言。创作《林间》、《北京前门风景》、《骡马店》、艾青做诗《礁石》插图等作品。
1957年3月,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聘请为创作研究室研究员。创作《煤气站》、《在熔化炉旁》、《村里人家》等木刻作品。
1958年5月,参加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作速写画多幅。6月,参加为郭沫若作《百花齐放》诗集作木刻插图。
9月,参加由对外文委主持的比利时木刻家法朗士·麦绥莱勒版画展览座谈会。又在李桦家与刘岘、黄永玉、陈晓南共同会见麦绥莱勒,并互相交换作品。
10月,第二本文集《谈绘画》出版。在力群家接待苏联版画家林娜·克拉甫兼珂(女),并互赠作品。
11月,应印度《色彩》艺术杂志主编约请,撰写《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一文,连同木刻三幅一并在《色彩》上发表。参加建国十年来美术总结工作,撰写《十年来的版画艺术》一文在《美术研究》上发表。创作《锻工场》等木刻作品。
1959年4月,与李桦、力群、黄永玉等接待内山嘉吉先生参观第四届全国版画展,并举行座谈。创作《北海之春》、《移山造海》、《庭院》、《高炉之夜》、《假日》、《炉前大战》等作品。
1960年,出版《建设工地写生画集》创作《古柏树下》、《山沟要变金银窝》、《工地运输忙》、《日本风暴》组画等作品。
1961年3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现代西方诸流派艺术》、4月,被文化部聘为美术教材工作组组员,负责主编外国美术史教材。
1962年《米叶》一书出版。8月,在北京主持《外国美术史教材》初稿审查座谈会。
9月,应哈尔滨艺术学院邀请前往讲学,讲《现代中国美术史》。后又应吉林省美协的邀请,去长春讲《现代欧洲美术》。
12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作学术报告《艺术形式的探索》。创作《上学》、《安装地下管道》等木刻作品。
1963年3月,在北京建筑研究院讲《现代西方诸流派的艺术》。
5月,再度应吉林省美协的邀请,去长春及延吉讲《艺术形式的探索》,并去长白山写生。
7月,在长春举行第三次个人画展,出品木刻、素描一百余件。9月,在美院版画系开设工作室。
11月,由北京市美协主办,与李桦、彦涵、荒烟、李平凡举行《五人版画联展》。创作《森林之夜》、《丛林中的战斗》、《延边市集》、《贮木场》《森林的财富》等作品。
1964年3月至8月,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创作大幅木刻《古柏树下》。创作《雪原峡谷》、《不忘过去》等作品。
1965年9月,参加农村\"四清\"运动中。作速写画多幅。
1966年-1972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入\"牛棚\"下放部队农场劳动。作速写多幅。
1973年,在未恢复工作以前,创作了《森林春晓》、《长白山的早晨》、《人勤早春》、《鲁迅》、(木刻组画)等作品。
1974年12月,去大连造船厂体验生活,作速写画多幅。
1975-1976年,创作《朝霞映船台》、《一日千里》、《下水礼》、《乘风破浪》等木刻作品。
1977年6月,与李桦先生在北京饭店会见内山嘉吉先生,赠以木刻作品二帧。
8月,应重庆中美合作所美蒋罪行展览馆邀请,去重庆参观该馆,并创作木刻二幅(《陈然烈士在就义前》、《杨汉秀烈士宁死不屈》)
。创作《北伐时期的周总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周总理》、《陈毅同志在延安》。《长征路上的贺龙同志》、《林海巡逻》、《夜曲》等木刻作品。1978年,担任《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纪念作品选集》执行编委。
1979年1月,担任《美术研究》副主编,其后又担任《世界美术》副主编。
6月,《艺术形式的探索》前半部在吉林出版的《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上发表。创作《人民万岁》(木刻组画6幅)《山间木筏》、《笛声震山谷》、《秋天》、《春游》、《在暴风雨里成长》(纪念张志新烈士)等木刻作品。
11月,参加第四届全国文代大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2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作品选集》全体编委会议。又被推举为中国版画家协会筹备组召集人之一。
1980年1月,担任《美术》杂志主编。4月16日至25日,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大会在安徽黄山召开。当选为副主席兼秘书长。并担任《版画》杂志主编。
4月25日至5月5日,由中日友好画廊在日本神户举办《王琦、彦涵版画联展》。创作《社员之家》、《回忆香港》、《船台小景》、《永生》木刻作品。
12月12日至26日在成都举行个人画展,出品木刻140件,素描30件。
1981年1月1日至2月10日个人画展由成都移往重庆展出。
3月4日至25日作为中国版画家代表团成员应邀赴法国参加\"中国五十年木刻展\"开幕式。并在巴黎第八大学作题为《中国版画五十年》的学术报告。5月9日至17日在南京举行个人版画展,出品木刻134件。
6月5日至30日在郑州举行个人版画展,出品木刻80件。6月10日至25日个人版画展由南京移往哈尔滨展出。
7月10日至30日在青岛主持美术理论座谈会。
9月26日在北京主持版画界纪念鲁迅诞生100周年及中国新兴版画运动50周年大会。
10月,个人版画展由哈尔滨移往贵阳展出。
12月,个人版画展由贵阳移往长沙展出。